首部《中國時間銀行發展研究報告》在京發布 (只提供簡體中文版)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網
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中國時間銀行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副司長蔡菲,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丹,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劉維林以及專家學者代表、實務界代表,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騰訊基金會及阿里巴巴集團社會公益部等公益界代表等共計百餘人參加發布會。本次發布會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近千餘人次全程線上觀看直播。發布會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劉選國主持。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副部長吳杰偉代表主辦方北京大學致歡迎辭,吳杰偉對《報告》發布表示祝賀,並希望北京大學未來能夠充分發揮青年作用,打造青年志願軍,同時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積極為時間銀行本土化發展提供更多研究支撐和決策參考。
王丹代表課題資助方致辭。她充分肯定了該報告是中國時間銀行研究領域的一份重量級研究報告,期待《報告》的發布能夠進一步推動全國 “時間銀行”實踐發展。
《報告》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教授對《報告》相關內容進行介紹。陳功從我國時間銀行研究背景、發展歷程、調研概要、發展特點、現存問題、發展對策等方面對《報告》進行了解讀,並指出,研究和推動時間銀行建設跟黨和國家發展的方向和戰略密不可分。陳功認為,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不僅體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等物質層面,還體現在其使得每個人的時間都獲得了延長,而如何對“時間”進行管理和分配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時間銀行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有獨特的製度和體制優勢,其作為社區治理及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平台和工具,有助於構建政府、市場之外的新的社會分配機制,在第三次分配中作為國家公益資產管理平台起到積極作用。陳功希望未來能夠實現多學科交叉、跨部門融合,有更多同仁加入時間銀行這一重要新興事業的研究。
報告主要作者及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衛健委領導和部分基金會與會代表共同為報告揭幕,標誌著這本作為中國紅基會公益系列課題研究的第21個紅報告正式對外發布。與會專家共同合影留念,見證了這一“時間銀行”研究領域的重要和紀念時刻。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長期關注與推動為老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為了搭建全國時間銀行研究機構與為老志願服務機構的綜合服務與信息交流平台,為全國時間銀行提供理論研究和資源對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成立“全國時間銀行研究與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發布會上,同步舉行了基地掛牌儀式,陳功受聘為基地主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張勁松宣讀決定,劉維林和與會嘉賓一道為“基地”揭牌並為陳功頒授聘書。
聘任儀式結束後,劉維林講話。他表示,時間銀行是積極探索中國互助養老的新路徑,關於國內時間銀行的研究與建設,他提出三點期望:一是要加強理論研究,充分發揮總會及北大的學術優勢,二是要重視社會服務,準確把握老齡社會的政策需求,打造有溫度的養老服務體系,三是要推動時間銀行實踐發展,構建全國時間銀行服務機制。
發布會後半段,專家學者及各基金會和愛心企業代表圍繞《報告》主要內容進行了點評和研討。蔡菲表示,時間銀行研究是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落實政策設計的重要探索,報告成果豐碩,內容豐富,案例資料詳實,對推動“老有所為”及探索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具有借鑒作用,國家衛健委將聯合各相關部門一同開展調研試點,與各方積極探索與推動時間銀行實踐。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馬旗戟表示,報告通俗易懂、觀點新穎獨到,同時對時間銀行的應用場景進行了很好的總結和梳理,希望未來時間銀行能擴展功能邊界,在“互聯互通”“通存通兌”中發揮更多社會作用。中銀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張博豪認為《報告》是時間銀行的科普書、從業者的工具箱,對我國時間銀行本土化實踐有重要的意義。中國銀行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發揮國有大行優勢,開發了“時間銀行互助公益平台”,期待未來在構建中國信用體系建設層面發揮更多作用。南京市養老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史秀蓮提出,報告對全國54家時間銀行典型案例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其中南京時間銀行作為政府主導型的典型案例參編其中;目前南京模式已被5省9個地級市政府推行,未來將進行跨地域通存通兌嘗試,並有望從互助養老領域推廣至全齡段、全人群的社會互助服務。南京時間銀行期待與各方一道共同推動中國時間銀行本土化研究。
郝福慶作總結點評,並指出,“時間銀行”作為一種新型的探索和嘗試,對推進實施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格局,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具有探索性意義。 《報告》對普及和宣傳“時間銀行”概念,推動良善價值觀導向,指導具體實踐具有重要價值。他建議陳功研究團隊與相關單位共同努力,進一步持續跟踪,深入研究;梳理總結,探索構建多層指標;完善理論,夯實基礎,形成中國特色方案,使時間銀行在中國行穩致遠。
在專家研討環節,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陳友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陳體標副教授、華北電力大學劉妮娜副教授等作為專家代表發言,從時間銀行的可持續性、基金制時間銀行發展以及時間銀行資金來源及服務落地層面進行了觀點分享。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懷遠、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孫宏建、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秘書長宋宏云作為基金會代表發言,對基金會、社會組織等參與時間銀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義工時間公益服務平台發起人劉宏偉、綠康醫養集團黨委副書記包金方、北京一刻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姜雪從實際操作層面對時間銀行發展提供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參會者也紛紛表達感受,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互動交流。
發布會最後,劉選國朗讀著名詩人胡風《時間開始了》的開頭一段作為會議總結,號召大家共同努力,聚合移動互聯時代全社會的力量,向時間進軍,努力提升14億中國人盈餘時間的價值。
本次《報告》是國內時間銀行研究領域的一份系統、全面的研究報告,是國內首部在調研全國時間銀行發展現狀基礎上,提出時間銀行發展建議和路徑的研究報告。
請按此閱讀《中國時間銀行發展研究報告》(只提供簡體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