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04日
郑家纯药物研发实验室命名典礼
2013年02月23日
「香港大学同行计划」啟动礼 - 暨「福满南区共团圆」新春活动

「香港大学同行计划」啟动礼 - 暨「福满南区共团圆」新春活动

2013年02月23日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及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手持「汤圆」,啟动「香港大学同行计划」。
图片 / 视频提供: 香港大学提供
一众嘉宾主持「香港大学同行计划」啟动礼。
图片 / 视频提供: 香港大学提供
郑家纯博士向长者大派汤圆。
图片 / 视频提供: 香港大学提供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及郑家纯博士向出席活动的长者拜年。
图片 / 视频提供: 香港大学提供

由周大福慈善基金赞助、为期四年的「香港大学同行计划」,今日(2月23日)正式展开。香港大学将透过「同行计划」与南区社区人士深入合作,建立一个以社区为本的发展模式,促进跨阶层共融, 估计约有一千五百位港大师生校友参与,共同推行超过八十个社区项目,惠及南区一万六千名弱势社群。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女士、周大福慈善基金名誉理事长郑家纯博士、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及香港明爱社会工作服务部长陈美洁女士,今日下午亲临明爱赛马会香港仔公众会堂,主持“香港大学同行计划”啟动礼 暨福满南区共团圆新春活动,并趁元宵佳节与近一百名香港大学学生及中学生一起共享汤圆,招待超过200名长者,儿童及街坊,以及送赠礼物包,共庆佳节。

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对周大福慈善基金慷慨捐赠港币一千万元深表感激,他认为「同行计划」对香港大学来说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社区参与服务社群的项目。他有信心港大师生将会与南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及政商界衷诚合作,创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社区发展模式,并将经验拓展至香港其他区域。徐校长指出,港大其实是南区的一分子,很高兴能为南区出一分力。在“同行计划”中,港大学生透过服务﹑研究﹑体验学习等方式,建设社区,成为富有社会责任心的未来领䄂,体现香港大学对「知识、承传、服务」的承担。

周大福慈善基金名誉理事长郑家纯博士表示﹕「我们非常支持是次官、商、民学合作,既可推动社区融和,亦希望透过大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服务弱势社群以发扬守望互助的精神,并将大家的关心传播出去,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在啟动仪式后,由医学院及中医药学院学生组成的志愿小组,即场为长者提供健康检查服务。另外,部分大学生及中学生则分组探访田湾区的长者及低收入家庭,送赠汤圆及礼物包,以表关怀,认识社区。

港岛南区是本港贫富悬殊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区内如置富花园及薄扶林的的高收入群组,家庭月入中位数达45,000元,但同区低收入家庭月入却仅得3,116元。又如鸭脷洲海傍道南湾尺价高达20,000余元,街道对面却是以锌鐡皮撘建成的小工厂,一街之隔贫富差距已极明显,南区的低收入人口中,超过一半只有小学或以下教育程度,比例较元朗及北区严重,与深水埗区相约。

有见及此,香港大学特别策划为期四年的「香港大学同行计划」,在港岛南区推行社区参与服务社群的项目,希望由大学师生利用本身的优势建立平台,主动与区内各阶层合作交流,发掘及善用社区资源,开发社会企业。虽然计划以弱势社群为主要对象, 但整体目标, 是各阶层在社区中共同进步,其他阶层亦受益于更丰富的社区生活, 多元的社区文化和更和谐的社区关係。

计划初期,将先推行由学生及校友利用本身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的社会服务、建构香港仔口述歴史,以及社会企业等三个项目。

 

4 0
0 0
0 0
0 0
This error message is only visible to WordPress admins
There has been a problem with your Instagram Feed.
此栏载有慈善事业的相关消息及报告。开启连结将连接至另一网站。
2022年10月05日

疫下困境|今年首季贫富差距扩至47倍%20乐施会促提高最低工资(只提供繁体中文版)

疫情下基层收入受严重影响,乐施会分析统计处过去3年数据,将家庭月入中位数分成10个等级,发现最贫穷住户收入于今年首季较2019年大跌22.9%,至仅2,700元,对比最高收入住户的家庭月入中位数12.76万元,相差47.3倍,较疫前2019年的34.3倍大幅扩大,显示贫富悬殊更趋严重。

来源︰晴报
更多
2022年09月22日

2021年全球捐赠慈善机构的人数创下新高(只提供英文版)

 

2022年全球捐赠指数显示, 继2018年长达三年录得捐赠减少后, 2021年向慈善机构捐款或协助陌生人的人数创下新高。

另一边厢,2021年全球录得捐赠下降逾一半的国家或地区中包括香港,下降达13个百分点。

 

来源︰多哈新闻
更多
2022年09月12日

家族善业的前景(只提供英文版)

在一个面对转型和歷史交错复杂多变但充满机遇的时代,慈善的家族必须反思他们的目的、步伐、权力和践行善业的方式。

《史丹佛社会创新评论》分享了四大考量,值得深思。

来源︰史丹佛社会创新评论
更多